安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值得反反复复的唠叨;而我却要说,安全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常常放在心中默念的主题。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师生幸福安宁的基本保障,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失去它,我们的一切努力将会失去意义。
近几年,我国进入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多发期。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人数约1.6万人,平均每天近44人伤亡,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
你们可能在说,这些数字与我们有关吗?听下面案例:
2017年11 月 12 日,47 岁的中学班主任鲍方在办公室被刺 26 刀,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鲍方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行凶者是鲍方所带实验班的学生 16 岁的罗军,罗军平时成绩不错,曾经多次在班上考第一名。
2013 年 9 月 14 日,江西抚州临川二中发生一起命案,该校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将其杀害致死。
2014 年 9 月 23 日,沈阳市铁西区雨田实验中学,一名 14 岁的初中生持刀捅伤 31 岁的女教师,致其右肾摘除,肝脏贯穿破裂。
以上事件的起因:大多数是老师管教严格,学生心胸狭窄,还有最主要的在于师生缺乏很好的沟通。
作为科任教师,怎样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怎样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何防范于未然,如何将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如何禁止管制刀具及危险品带入校园?不值得反思吗?
作为高中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后怎样处理?和同学发生冲突又如何处置?如何化解自己心中的怨气、怒气?你找到方法和途径了吗?
再看下两个案例:
2016年10月26日下午,南昌市阳明学校学生陈某在体育课开展跳绳活动时突然倒地、口吐白沫,班主任与体育老师立即上前施救,并找来保健老师,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学生家长。救护车到校后,校方同车前往南昌市第一医院,该生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后身亡。
2016年1月9日下午,成都49中初三学生杨某与另两名同学在打球过程中,篮球卡到了篮板与篮框夹缝中,三人没报告老师,就将球场边上的桌子搬到篮球架下去取卡在那里的篮球。取完球后,三人无视安全,站在桌子上扣篮,而且又进一步模仿NBA球员把手吊在篮框上扣篮,并在扣篮过程中将身体吊在篮框上悬空摇晃。杨某在完成第一次扣篮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扣篮。此时意外发生,篮球架倒塌并将杨某砸中身亡。
这两起事件给我们启示是: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先救人,打120急救电话,再报告相关人员。给体育老师和后勤管理人员也敲响了警钟,体育课如何避免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体育器材如何做到按时检查,消灭隐患。
还有许多案人为例如:火灾事故,踩踏事故,摔伤事故,校园欺凌事件,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等,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
从多起安全事故发生后看,安全事故看似偶然,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必然因素。
偶然表象:工作到位,毫无征兆,不明原因,时间突发
必然因素:隐患存在,安全意思淡薄,管理松懈,自护能力差。
隐患和事故的关系:
海恩法则:每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3000起事故隐患。
启示: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墨菲定理: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启示: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
我的理解:安全工作做好了不一定不出事,但做不好一定会出事,结果一定是必然的。
下面是几句标语性的语句,希望给各位以启示:
• 孩子如花般的生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 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家长的最低需要,是学校的最高追求,更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 人的一生有四条底线:安全、健康、法律、道德。其中安全是最根本的底线。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是对生命的呵护,是积善行德的工作。
• 学校安全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 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
• 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老师,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
• 安全工作是“1”,其他工作都是“0”,前面的“1”倒了,后面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把大伞,其他工作都在这把伞的下面。
• 昨天的教训,我们吸取了才有价值;别人的痛苦,我们避免了才叫预防。
• 平时多一次演练,灾害来临时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 要树立“三要三不要”的思想:
要未雨绸缪,不要亡羊补牢;
要做事前三个臭皮匠,不做事后诸葛亮;
要警钟长鸣不要警笛长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