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高三教师培训活动既是对去年一年复习备考工作的总结,又是对未来一年复习备考的展望,各位资深教师分享对高考的新认识,强调复习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倡导以往成功的做法,并总结探讨在具体的备考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
一、2017年全国卷总体印象
首先,2017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调整之年、深入之年,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深化后”的鲜明特点。第一,语文学科在育人上的主导功能是其他学科难以相比的,因此,高考语文试题所呈现的“以德育人”的作用尤为突出。第二,变化创新,全面考察,将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从选考改为必考,意味着阅读量的增加,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一定要求。由于全卷文字阅读量比往年增加8%,为了能让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且不因为阅读量增加而影响思维,试题增加了选择题的数量。第三,今年的阅读题大多都涉及文体的鉴赏和理解。如论述文阅读的第二题,一改往年信息提取与语言转换的考查方式,变成了对论述文论证方式的考查,诸如论点与论据、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判断与理解,这无疑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地满足于信息的提取与逻辑的对比判断,还要从论证、论点、论据等与文体相关的角度进行思考与理解。同样,在文学类、实用类和古诗文的阅读题中,也存在着从文本特征的角度去考查阅读能力的倾向。第四,不捉迷藏,不避时代热点,作文在任务指令的设计上颇具新意,从而避免了猜题的可能。
二、2018年备考策略
基于全国卷的考查形式和阅卷场的实际情况,2018年的备考可注意以下几点。
1、“得选择题者得语文”有了新意义
选择题共13道题,11个单选,2个双选,满分为43分,2017年广东高考选择题平均得分仅为20.19,失分为22.81,选择题的正误已经大体上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在备考中要思考,如何在各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在阅读理解能力上,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现状,找准好的提升阅读质量的方式方法,进行阅读时效性(研究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研究。
2、关注新增题型、提升综合运用能力、突破语文难点
2017年高考语文在题型设计上,增加了表达得体和逻辑推断等内容的测试。这些新题型的背后指向应该是,语文学习应该凸显其学科的运用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将课内的“学得”与课外的“习得”有机结合,学用并举。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应该更多的从语文综合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重视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文体理解能力”
形成思路,抛弃套路,尤其要针对文体特征理解与鉴赏的难点和重点来教学,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解,提升学生文本阅读中的语文核心能力。不论是文学类还是实用类的阅读,都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求真正读懂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和思路。必须根据所提问的问题,从文本内找答案,避免套路。二是要求重视概括归纳,学会全面清晰地表达。回答问题,讲求逻辑,能够进行恰当的提炼概括,表达清晰到位。三是表达答案要讲逻辑,答案表达与问题设置要形成内在一致的逻辑关系。而我们的学生没有明确其中的逻辑,凭初步印象或头脑中的套路生搬硬套,或者是缺少提炼概括,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时甚至连题目要求也没有审清楚就贸然答题,造成答非所问或答案残缺。
4、突显“以德树人”,读写一体“以文育人”,提升语文能力
教学中应精选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和文化含量的文本阅读材料。以主题阅读为核心,围绕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历史反思、精神家园、生命价值、心灵守护、人生感悟、美学思考、多元和谐等方面的主题内容进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类型的积累。强化文章思想、精神、价值等认知的深刻度,形成各类文本语言表达的语言及思维建构模型。培养学生走进文本的心态,训练阅读的基本能力,介绍一些方法,指导答题思路。
5、写作:重视“贴近生活”、“深入思考”的结合
高考作文题是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进行考查的一道题目,它承载了作文与做人的厚重分量。而在当今时代,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关注时代、三观正确、思维清晰、表达力强的现代青年。因此,写作永远不能仅仅是止步于语言层面的事,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关心时事。
考场作文应该细化训练项目,写作前主要是审题、谋局布篇的思维框架确定。审题又分为审材料和审要求两部分。审材料获得文章写作之“意”,审要求获得写作任务指令。这两点非常重要,是避免写作误入禁区的一些做法。写作中的训练主要涉及写作思维及写作临场心理调整。写作中的思维要求符合逻辑,段与段之间的有机关联能体现写作前的思路预设,以及出现更好的思路后能比较好的进行思维调整而不至于让文章的整体性受到伤害,这也必然涉及临场心理的调整。在这方面,可以结合每次作文的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高考作文对于思维的品质、思维层次的考查,也就定位于人的知行的考查。因此,“知”的训练是第一位的。在这方面,不妨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阅读,不但是获得知识的资源,更是获得知识的必然途径,也是获得语言模式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认识的提高方面,一定要打通学生的现实与生活,多从现实中获得认知的提升。
总而言之,我们的备考应该把语文的核心素养的提升视为语文学习的根本,要做到立德树人,实现价值引导;拾翠撷英,彰显文化魅力;直面热点,聚焦时代主题;回归本体,强化语言应用。
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 秦芬
2017年9月20日